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杯具。
從安全性角度來說,玻璃杯可能是最好的選擇。它基本不會滲出有害物質(zhì),不同溫度的水都可以裝。
而且,玻璃杯渾身滑溜,洗起來不費勁兒;顏值也高,拿它喝口水,莫名有種儀式感。
但是,玻璃杯也有不足之處:易碎……
不銹鋼杯
對于不銹鋼杯的顧慮在于它可能有鉻、錳等金屬滲出。
不銹鋼有很多種,需要簡單分類討論一下。
1.食品級不銹鋼
好一點的不銹鋼杯會使用食品級不銹鋼(比如304鋼),即便在標準測試中用相當強的酸、浸泡相當長的時間,其中滲出的鉻、錳等金屬也可以少到忽略。
產(chǎn)品介紹里會有「材質(zhì)」標注
2.高錳鋼
有一些不銹鋼杯具會采用“高錳鋼”。高錳鋼可能滲出較多的錳。
其實,錳是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,“過量”才有害。而事實是,即便是那些報道中的“超標”錳析出量,也只占到人體正常錳攝入量的一小部分,不會影響健康。
如果真要說不銹鋼杯子的“污點”,也有,比如↓
貴,尤其是食品級不銹鋼制作的杯子。
當然也有不貴的,比如單層的不銹鋼杯子,但隔熱效果差……
窮,讓選擇變簡單
一些陶瓷杯內(nèi)壁有圖案,大家擔心這些圖案的顏料中可能含有鉛等重金屬。
這些圖案在工藝上分為“釉下彩”“釉上彩”。
1.釉下彩
沒錯,這是個盤子,但道理一樣。
在陶瓷上先上彩,再高溫燒制,最后顏料被釉所覆蓋。
它看著有圖案,但摸上去是光溜的,手感不減分!
這樣的陶瓷杯,顏料中的重金屬很難滲出,不用擔心。
2.釉上彩
先形成釉,再上彩,然后低溫燒制,顏料在釉表面。
不僅看著有圖案,摸上去也有3D感。
這樣的陶瓷杯,顏料中的重金屬就比較容易滲出。
關(guān)于“釉”的小貼士:
搪瓷杯
搪瓷杯其實就是披了一層瓷的金屬杯。
因為煅燒溫度較低,形成的瓷不夠穩(wěn)定,搪瓷杯在與食物接觸時(特別是酸性食物),就會滲出有害金屬。
而且表面的瓷破損之后,藏在瓷下面的重金屬就更容易滲出。
此外,搪瓷杯也不經(jīng)摔。
仿瓷杯
所謂仿瓷杯就是那種乍看上去像陶瓷杯,但實際材質(zhì)是塑料的杯子。仿瓷比玻璃和陶瓷要輕,也不容易摔破,適合小孩子用。
大家比較擔心仿瓷材料可能滲出三聚氰胺和甲醛。
真正的仿瓷材料叫“密胺樹脂”,其中三聚氰胺、甲醛的滲出量很低,不用擔心。
而需要擔心的是市場上的“劣質(zhì)仿瓷餐具”。
這些劣質(zhì)品會用“脲醛樹脂”或摻雜其他的密胺粉(比如A1、A3密胺粉)。而A5密胺粉才是純的密胺樹脂,用它制作的仿瓷餐具才安全。
如何判斷真假?有個簡單的法子:100%的密胺樹脂比較貴,所以真正的仿瓷餐具可不便宜哦!
塑料的種類很多,好壞不一。
小編在這里推薦一個簡單粗暴的挑選方式:
注明“可微波加熱”的,安全性好,能用;
沒有注明的,“保守”使用:水什么的別裝太久,特別是酸性飲料及比較熱的水。
紙杯本身沒什么明顯的安全隱患,但作為一種簡單、廉價的產(chǎn)品,其質(zhì)量監(jiān)控不一定有保障。
此外,紙杯一般只能填埋或燒掉,不環(huán)保。
所以……
家中常備、用于喝水喝飲料:玻璃杯、不銹鋼杯、內(nèi)壁表面沒有彩釉的陶瓷杯、密胺樹脂仿瓷杯;
出門攜帶:雙層不銹鋼保溫杯;
可以使用、但不推薦常用:內(nèi)壁表面有釉彩的陶瓷杯、搪瓷杯、廉價仿瓷杯、可微波加熱塑料杯;
只在公共場合或聚會時使用:塑料杯、紙杯。
你的水杯選對了嗎?